股票配资实盘平台 上市公司炒股也疯狂, 有公司亏完半年营收继续砸钱入市|钛媒体焦点


发布日期:2024-11-12 23:55    点击次数:53

股票配资实盘平台 上市公司炒股也疯狂, 有公司亏完半年营收继续砸钱入市|钛媒体焦点

8月上旬对东南沿海玉米价格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心态与库存。8月初玉米期货盘面延续弱势,8月5日主力合约结算价格跌破2300元/吨,8月7日主力合约结算价跌至2263元/吨,对市场贸易心态持续形成利空影响。随后期货盘面出现回升迹象,截至8月9日收盘,主力合约结算价回升至2307元/吨,市场心态略有好转,对东南沿海市场价格也呈现一定支撑作用。

近来的A股行情火爆,散户跑步入市,一同抱钱杀入的还有中国A股上市公司。

10月19日,新城市(300778.SZ)、中兴商业(000715.SZ)双双公告拟进行证券投资,前者额度是不超过2亿元,后者则是在2023年12月5000万元额度上追加了7000万元资金。

钛媒体APP梳理发现,始于国庆前的一波行情直接将市场预期拉满,上市公司入市的热情明显提升,甚至有上市公司如散户,在自身业绩不佳的情况下还表示将斥巨资参与。

“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不仅针对个人投资者,同样适用“上头”的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钛媒体APP在梳理过往数据发现,上市公司在证券投资上的失败案例不在少数。

上市公司接连官宣携币入市

这一波行情起来后,首先打响证券投资第一枪的上市公司,实际是普邦股份(002663.SZ),且是加仓基金。

9月28日,普邦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500万元追加认购启泰严选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而早在2023年12月,公司就曾使用1000万元认购该基金份额。该基金投资范围包括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沪港通、深港通、存托凭证(DR)、参与融资融券等。

节后第一日晚间,国中水务(600187.SH)和海顺新材(300501.SZ)双双公告披露,分别拟以不超过5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至于证券投资的目的,无外乎“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云云。

尽管上市公司纷纷强调证券投资是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进行,且资金均为自有资金,但钛媒体APP梳理发现,部分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颇带了些“不务正业”,甚至豪赌的味道。

典型的如此番最先宣布直接5000万元入市的国中水务。该公司主营污水处理、环保工程技术服务,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仅2.88亿元、2.26亿元,同比下滑25.20%、21.92%;归母净利润-11580.73万元、3035.08万元。且早在2023年6月,国中水务就曾公告拟每年使用不超过1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相当于将近半的营收用于证券投资。

到了今年,公司业绩更加艰难,上半年实现营收仅8549.47万元,归母净利润518万元,同比下滑29.85%和89.26%,但公司仍在行情初起时再官宣巨额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截至今年6月末,国中水务有货币资金1.6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65亿元,但公司目前正在筹划控股北京汇源以实现转型,所需资金堪称巨量,或仍存资金缺口。

公开资料显示,国中水务于2022年4月与不良资产处理机构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文盛资产”)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拟共同投资重组后的北京汇源。之后,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投入16亿元取得北京汇源控制权,并设立诸暨文盛汇直接持股60%。同年12月27日,国中水务再次以8.5亿元对价自文盛资产受让诸暨文盛汇31.481%股份,间接持有北京汇源18.89%的股份。2023年4月和7月,国中水务又两次共计出资8000万元,将在诸暨文盛汇持股比例提升到至36.48%,间接持有北京汇源的股份则增至21.89%。

今年7月,国中水务公告拟以支付现金方式向上海邕睿收购其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公司计划收购完成后将累计持有诸暨文盛汇注册资本不低于8.16亿元,占标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不低于51%,从而成为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北京汇源的控股股东。若按上一次的估值计算,国中水务此次收购支付金额就将接近4亿元,更遑论北京汇源业绩好转,估值或还有上升的可能。

无独有偶,拟大手笔入市的新城市也是亏损复亏损。该公司主营为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类、工程设计类和工程咨询类业务,最近几年的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92亿元、1.67亿元,同比变动-37.16%、-29.55%;归母净利润-5236.21万元、-13197.67万元。即,2亿元的投资额超过其半年的营收。

上市公司炒股也多被割韭菜

当然,上市公司热衷炒股并非这一轮行情才有,只是近段时间的行情又点燃了部分上市公司的热情,公告进行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环比增加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773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投资类型包括了A股、港股、基金、三板股、债券等。

但资本盛宴不是谁都能享用的,过往上市公司的战绩表明,被割韭菜的大有人在,甚至不乏“浓眉大眼”的大白马,也有上述的一再增加资金入市的公司。

云南白药(000538.SZ)的炒股史可谓跌宕,大赚大亏总能见诸报端。比如2018年-2020年各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达到72.65亿元、88.21亿元、112.2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分别为0.42亿元、2.27亿元、22.4亿元,仅在2020年其靠炒股就豪赚22.4亿元。但是,2021年、2022年,其炒股失利,因权益投资失利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9.29亿元和6.20亿元,相当于将前三年赚的钱又亏了出去。

证券投资收益如过山车,顶不住压力的云南白药不得不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充分听取广大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原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基础上,严格控制二级市场投资规模,逐步减仓,不继续增持。”

2022年、2023年、2024H1,云南白药交易性金融资产缩减至24.16亿元、1.49亿元、10.47亿元(新增加主要是理财产品),2023年和2024H1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只录得1.24亿元和1681.19万元。截至今年6月末,云南白药持有的证券资产仅有雅各臣科研制药(02633.HK)、健倍苗苗(02161.HK)和中国抗体(03681.HK),此前重仓的小米集团(01810.HK)及多只基金已被清仓。

曾经的“期货大神”秦安股份(603758.SH)则在退出期市后转投股市,只是入市两年余大概率仍是浮亏状态。

秦安股份炒期货“出圈”最早是在2020年,当年4月15日至9月11日,秦安股份接连发布了21份期货平仓公告,且无一亏损全部实现盈利,期货投资收益累计达7.69亿元,一时风头无两。但“纸上富贵”得来容易,去得更快,2021年,其期货投资就迎来大幅亏损,且由于未严格控制风险,秦安股份及其相关责任人被通报批评。此后,公司宣布收手,不再参与期货投机。

到了2023年3月,不安分的秦安股份又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4亿元进行证券投资,今年3月再公告额度不超3亿元。根据定期报告,2023年,公司通过买入二级市场股票累计投资1.72亿元,但截至去年末,亏了3824.24万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加剧,截至6月累计亏损8297.07万元。中报披露,秦安股份持仓为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均为光伏板块,即便近期有所上涨,若其此股至今,大概率仍是浮亏状态。

(秦安股份持股情况,来源:公司2024年中报)

实际上,最新宣布巨资入市的新城市也非“新韭菜”,其早在2022年就开始风险投资,且一直处于浮亏状态,这也是其业绩持续亏损的主因之一。

2022年11月股票配资实盘平台,新城市公告拟12个月内使用不超过2亿元闲置资金进行风险投资,包含但不限于股票及其衍生品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信托产品等及上述投资为标的的证券投资产品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投资行为。到了2023年4月,追加1亿元。2023年10月及最新的公告内容类似,只是额度分别为3亿元和2亿元。